主题简介:
为响应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公众号将围绕其重点举措设置五个专题方向:①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有效供给;②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③加快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④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⑤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 本月讨论的专题方向为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分享文章的子主题为互助养老。互助养老作为老龄社会治理的一种创新实践,有助于发挥老龄群体、老年社区内部的自主养老活力,是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助养老的内涵、特点与现状如何?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本月文章将围绕这些问题通过宏观分析与微观研究展开讨论。下面是本月推荐的第二篇文章,由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静、硕士研究生赵爽爽撰写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的历史叙事与发展路径》。 文章摘要: 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高度重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基于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农村社会生态,互助养老成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有效补充。作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农村养老问题,尤为注重发挥互帮互助传统文化在农村养老中的重要作用,不断进行政策设计与完善,以推进我国农村互助养老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发展大致经历了宗亲互助养老、生产合作社互养老、集体互助养老、社会互助养老和互助养老制度化规范化共5个阶段,并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 互助主体以伦理文化资本为核心,家庭始终发挥核心功能; 互助内容以社会组织资本为指引,由单纯经济救济到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互助方式以正式制度资本为保障,从代际互助向代际互助与老老互助相结合转变。发展农村互助养老需秉持社会资本视角,聚焦互助养老之主体、内容、方式,完善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资本,提升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水平。同时,亦要发挥农村社会组织资本力量,彰显互助养老共同体之优势; 弘扬农村伦理文化资本,营造敬老孝老的社会氛围,促进农村老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助力共同富裕最终实现。 一、问题的提出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对农村老年群体给予高度关注。然而面对农村“老龄化程度更深”“高龄化趋势加重”“未备先老更快”“困难老人更多”“养老需求更迫切”等特殊困境,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明显不足。有鉴于此,如何有效应对农村养老问题刻不容缓,而互助养老是较理想的实践路径。互助养老是国家制度化养老保障制度与家庭照顾以外,由地缘关系结合的、基于交换和互惠、以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为核心的邻里养老支持活动,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互助养老兼具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保障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实现老年人社会价值等多重优势,能够充分激发老人的主动性和参与感,减轻社会养老负担,缓解农村养老供需不平衡之现实困境。已有研究从性质、优势、作用等方面充分展现了互助养老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但缺乏以社会资本为视角系统分析建党以来农村互助养老发展之基本理路。鉴于此,本研究基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互助养老政策发展之脉络,深入探究农村互助养老的演变逻辑、显著特征和发展路径,旨在为新时代应对人口老龄化及推动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有利于建立中国特色农村互助养老保障制度,满足农村老年群体对美好晚年生活的追求,符合共同富裕发展目标。基于社会资本的理论逻辑及农村“差序格局”的社会特征,本研究将“农村社会资本”定义为伦理文化资本、社会组织资本和正式制度资本的集合,其中,伦理文化资本是指以“孝”为本位的儒家传统文化,为农村互助养老提供道德规范; 社会组织资本是指依托地缘、亲缘等社会关系,建立在熟悉和信任基础之上的各种社会组织,为农村互助养老提供参与网络;正式制度资本是指社会已经形成的、由国家法律法规或由其他权威文件成文发布的规定,为农村互助养老提供强大约束(图1) 。 二、我国农村互助养老之历史演进 作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我党历来重视农村养老问题,尤为注重发挥互帮互助的传统文化在农村养老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不断进行政策设计与完善,旨在推进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发展大致可分为5 个阶段: 1921—1948 年,以宗亲互助养老为主,强调血缘及亲缘联系,彰明了中国共产党保障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实践旨归,阐扬了伦理文化资本在我国农村互助养老中的重要作用;1949—1956 年,以生产合作社互助养老为主,正式制度资本作用逐步彰显,主要解决农村互助养老中老人生存需要问题,对一些发展性需求仍难以保障; 1957—1977 年,伴随人民公社运动的开展,依托于属地管理制度,农村社员共同生产生活、相互扶持,发展出“五保”制度为支撑的集体供养模式这一典型互助养老方式,积攒伦理文化资本和社会组织资本,互助养老范围逐渐扩大;1978—2011年,以社会互助养老为主,肥乡等地为代表的互助幸福院建设如火如荼,社会组织资本存量不断扩充,完善了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2012 年以来,互助养老制度化、规范化凸显,农村互助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得到政府大力支持,进一步积极动员村民和社会力量参与运营服务,社会资本合力逐渐凝聚。 三、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的显著特征 1.互助主体: 伦理文化资本为核心,家庭始终发挥核心功能 “孝文化”“家国同构”的传统儒家文化深刻影响人们的行为。广大农村地区,乡土社会所孕育的“熟人社会”“宗亲社会”“类宗亲社会”为农村互助养老提供文化根基。在一个乡村共同体中,人们依靠彼此间的信任与熟识互帮互助,社会资本促进自发的合作,而农村大量伦理文化资本存量则能提高农村互助养老的效率。另一方面,受传统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农村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且具有代际传递性,父母对子女的“哺育”及子女对父母的“反哺”形成闭环,以孝文化为核心的伦理文化资本促使家庭在农村养老服务中占据重要地位。 2.互助内容: 社会组织资本为指引,由单纯经济救济到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20 世纪初农村养老的服务供给方式多是通过单纯经济救济保障农村老人日常生活,同时,作为典型的“熟人社会”,农村社会在互助养老方面拥有优于城市的血缘、地缘基础和社会文化根基,互助养老在农村社会中广泛推广。农村老人邻里之间关系紧密,共同交换彼此的时间资本和人力资本,各种社会组织也聚集社会资源开展养老服务,为农村老人参与社会生活、展现才能搭建了平台。经过不断优化,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由单纯的依靠政府经济救济转变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借助农村社会组织资本存量的扩充,既维护老人尊严,又减轻社会养老服务压力。 3.互助方式: 正式制度资本为保障,从代际互助向代际互助与老老互助相结合转变 家族在农村互助养老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家庭养老负担随着家庭结构核心化及农村空巢化日益加重,发展农村互助养老需要吸引更多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加入其中。农村老人共同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网络促使彼此易产生情感共鸣,青老助老老、健康老人照顾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形式得到提倡与推广,在很大程度上鼓励老人充分开发自我资源,实现老老互助。同时,针对性规章制度为农村互助养老提供了行为准则,极大促进我国农村互助养老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农村互助养老正式制度资本不断积累。 四、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路径 1.互助主体: 培育农村社会组织资本力量,彰显“农村互助养老共同体”优势 推动农村互助养老有序规范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培养农村社会组织,以“共同体”之架构推进农村老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推进“党建+养老”,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引导者,应在最大程度上活化农村社区资源,二是以社区为实现场域,搭建互助养老平台,盘活社会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链接社区内外网络。鼓励行动便利的社区居民充当志愿者,形成“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互助氛围。三是各类社会组织,如老年人协会、体检中心、福利团体等要积极加入农村互助养老,开展公益助医、免费体检、慢性病防治、送戏下乡、适老化产品捐赠等助老活动。必须搭建党建引领、政府支持、社区协同、社会组织参与的网络平台,打造“农村互助养老共同体”,培育农村社会组织资本。 2.互助内容: 完善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资本,提升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水平 借鉴美国出台老年人法案、成立老龄管理局为互助养老社会资本积累提供有益政策环境的经验,同时依循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背景,要增加农村互助养老的正式制度资本,就必须完善互助养老法律政策。一是完善法律法规,推进创新发展。政府要对农村互助养老的顶层架构和原则规范进行设计,同时对农村互助养老的性质、功能、作用等做出规定,严格落实相关法规,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地方特色创新互助养老模式,提高互助养老水平。二是破除条块分割及部门间信息壁垒,充分发挥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的协调功能,统筹协调农村互助养老政策制定、项目实施、安全监管及效果评价等。三是制定全国统一的互助养老机构建设及服务标准,加强对农村互助养老组织、服务质量、建设规范等的指导与监管。 3.互助方式: 弘扬农村伦理文化资本,营造敬老孝老社会氛围 在广大农村地区,依托血缘、亲缘、地缘的传统伦理文化资本仍深刻影响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及人们的行为选择。因此,要以优势视角来考察老年世代与年轻世代、老年世代之间的互助关系,发挥各方优势,打造政府扶助、社会帮助、代际共助、老老互助的良好局面。一是可以学习日本“邻里互助网”养老模式,通过组织文艺队、秧歌队、演唱团等社会参与网络,促进老人横向互动,与聊天、打牌等非正式文化互助形式相配合。二是发展以农村“时间银行”为代表的互助养老模式,鼓励中青年群体加入农村互助养老,打造全社会、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代际互助网络。三是加强农村伦理文化资本建设,将互助养老归于中国传统村庄语境,提升人们对村庄的归属感、认同感、信任感、责任感、价值感、荣誉感,让互助和孝道共同成为新时代农村养老的主旋律,更好地满足农村老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安享幸福晚年。
|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微信商城:在线购买
Copyright 2018-2021 山东福康养老服务评估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40491号-1
联系电话: 13969012678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转山西路7号 邮编: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