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是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现实选择。“居家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显著特征。居家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体系最重要且亟待突破的领域。 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程度日益加深和家庭小型化、少子化、流动性趋势不断加重的背景下,传统的家庭养老照料模式遇到了诸多挑战,发展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势在必行。尽管我国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短板,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探求破解之道。
01 我国传统型居家养老服务存在诸多困难与短板 居家养老服务并非单纯依靠家庭,而是在家庭成员履行应尽义务的前提下,以城乡社区为依托,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公益互助服务,满足居家老年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一种养老服务形式,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多方面内容,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创新。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并行发展,老年人口高龄化和空巢化不断深化,家庭养老照料功能趋于弱化,同时,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凸显,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明显不足。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在卢湾区等6个区率先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试点,2000年起这项试点在全市展开。2008年2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十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政策措施。 近10多年来,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法规制度不断建立,服务手段和模式不断创新,服务设施和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服务项目和内容日渐丰富。但是,传统型居家养老服务依然难以有效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 一方面,传统型居家养老服务虽然融入了社会化服务因素,但主要还是依靠人工上门服务,随着劳动力价格上涨,加之愿意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高素质一线人才紧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营运的困难日益凸显。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技的含量偏低,传统型居家养老服务在普惠性、便捷性、高效性等方面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 传统型居家养老服务面临困难主要有: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匹配,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和精准度不够,场地不够,设施不全,资金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服务标准不完善,管理效率偏低,服务的便捷性、灵活性、专业性不足;投入机制不健全,配套支持政策不具体、难操作,财政支出压力大,老年人自费购买服务意愿低,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服务提供者营运困难;从业人员数量少、年龄偏大、流动性强、专业素不高等。 02 智慧养老开辟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视野新动能 智慧养老为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促进老年人经验智慧的传承和利用提供了新手段,开辟了新途径。发展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家庭小型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以数字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助力破解传统居家养老服务难题 1.使空巢独居老年人生活更安全、更便利。 各类智能终端、监测设备、呼救设施无疑是空巢、独居老人居家生活的得力助手。 2. 探索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的可行路径。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链接各类资源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和娱乐项目,改善失能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增强对失能老年人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各种防走失智能设备用于失智老人,减少其走失风险。一些电子游戏用于老年人认知训练,改善认知缺损。例如,日本的“任天堂”游戏被用于中风护理,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平衡感。 3. 汇集老年医疗康复和精神关爱服务资源。 智能化的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和智能药盒、智能家居关爱系统在居家养老中越来越重要。 4.缓解年轻子女工作和照料老人难以兼顾的矛盾。 智慧养老创新了子女赡养方式,子女可随时随地为父母预约服务,既提升了服务的专业化水准,也缓解了子女较难抽出时间照顾老人的问题。 (二)促进传统养老服务转型升级 实质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型居家养老服务的融合,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灵活性、及时性、个性化、低成本的居家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中能起到关键作用。 1.供需对接更精准。 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有利于打通各类服务系统,实现社区、居家、机构等全业务场景数据的实时、在线、多维、闭环链接,增进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相互了解。 2.服务质量更可靠。 智慧养老服务可量化、可展示、可追溯,有利于实现风控前移、主动服务、过程跟踪、结果反馈。 3.资源利用更有效。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了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提升养老服务的共享程度,有效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解决护理人员不足和护理费用过高问题。 4.老人生活更便利。 各种老年智能移动辅助产品给老年人出行、社交带来莫大便利。智慧养老手段使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不受时间、位置的束缚,自主选择服务。 (三)缓解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减少的压力 智慧养老既搭建了老有所为的平台,促进老年人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传承和利用,又有利于解决养老服务人力不足问题。以日本为例,该国推行智能化养老最直接的动机就是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日本政府从2013年起,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养老院,而是支持研发和应用辅助老年生活的机器人,通过机器人来解决居家或机构中老年人的生活困难问题。
03 我国发展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与经验 国家层面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党中央国务院确立政策方向。 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对“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作出部署。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发展居家网络信息服务”提出明确要求。 2015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养老服务。 201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对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作出统筹安排。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降低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的难度。 文献来源:朱耀垠.加快拓展和优化智慧居家养老服务[J].科技与金融,2023(07):21-26.
|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微信商城:在线购买
Copyright 2018-2021 山东福康养老服务评估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40491号-1
联系电话: 13969012678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转山西路7号 邮编: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