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分析是通过对项目的目标、主要内容和配套文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 在智慧养老领域,工艺路线、环境影响等的相关度并不高,但市场需求(痛点问题、目标用户、商业逻辑)、资源供应(技术方案、服务方案)、建设规模(项目目标)、设备选型(技术方案)、资金筹措(商业逻辑)、盈利能力(商业逻辑)等都是需要仔细研究的因素。此外,合规性、风险控制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是需要充分考虑的。 我们从九个维度一一进行详细分析,并列出一系列需要回答的问题作为可行性分析的因子,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结论。
一、项目目标 二、痛点问题 三、技术方案 四、服务方案 五、目标用户 六、商业逻辑 七、合规性 八、风险控制 九、全生命周期管理
![]()
任何一个智慧养老项目都应该有明确的项目目标,可以说,一半以上的失败项目的失败根源在于项目目标定位的不清晰,项目目标定位不清晰会导致资源投入的失衡、期望结果的不切实际和评估重点的错位。现在的智慧养老项目通常分为概念验证、小规模示范、大规模推广三类,主要以前两类居多。 因此,围绕目标导向与目标清晰度,我们需要回答如下问题。 1.该项目是三类中的哪一类?是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模式的验证?还是小规模示范?或者大规模推广? 2.项目目标的选择或决定由谁来做?是否能够得到各个主要资源投入者的认可? 3.如果项目是概念验证类的,需要进一步回答如下问题。 ①是做单一概念验证还是服务全流程验证? ②其设施的场景是否与真实场景基本符合? ③项目的规模是否和概念验证一致(或较小)? ④对结果的期望是否与大家的认识一致? ⑤相似的方案是否在其他地方有过验证? 4.如果项目是小规模示范类的,需要回答如下问题。 ①其所涉及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概念验证是否已经完成? ②概念验证是由谁完成的? ③结论是否公开? ④结论是否能证实技术可行? ⑤项目资金由谁出? 5.如果项目是大规模推广类的,需要回答如下问题。 ①其完整的服务流程是否已经完成了小规模示范? ②预计的平均单个用户推广成本是多少? ③是否做了线下服务成本的核算? ④后面持续运营需要的资金来自哪里? ⑤需要多大的规模才能够达到项目良性循环的状态? 虽然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回答的问题不止这些,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够促进项目设计者做充分地思考,而不至于有重大的遗漏。
![]()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晚于发达国家,因此,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存在的很多社会和家庭问题可以从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找到借鉴。但是,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又有其独特的地方,需要我们发展出独特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路线。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最多样化的老年群体。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强化政府在养老服务“兜底线、保基本”中的重要职责。 我国人口面临着未富先老、边富边老的挑战。 中国有传统孝文化的积淀。 首先,我们要判断项目要解决的养老需求问题是否明确、清晰,是否确实是一个痛点问题,痛点问题“痛”的程度如何。我们将智慧养老项目分为三大类。 基础类。基础类通常是智慧养老管理平台、老年人基础信息采集和数据库的建立等基础数字建设项目。 支撑类。支撑类是构建社会环境和服务体系的项目或服务,比如服务人员的动员、培训、认证及老年人的评估等;也包括服务监督、合规性支持和风险控制等。 服务类。服务类主要提供具体的面向老年家庭的服务。 养老项目的一个特点是,其针对的养老需求既有直接需求,也有间接需求;基础类和支撑类两类项目通常针对间接需求,而服务类项目既有针对直接需求的,也有针对间接需求的。直接需求是老年人有直接体会的需求,间接需求是老年人自己感觉不到,或者不容易理解的需求,老年人安全看护就属于这一类。
要确认项目所针对的养老需求,便需要通过分析,明确解答如下问题。 1.项目属于基础类、支撑类还是服务类? 2.服务是属于2C、2B还是2G? 3.如果项目是服务类,是属于直接服务还是间接服务? 4.服务类项目要解决老年家庭的具体问题是什么?这应该是一个能够具体描述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笼统模糊的问题。例如,解决老年人就医难这个问题就不够具体,而是要进一步细化到解决老年人就医流程中具体环节的问题,比如挂号(紧缺资源)问题、在医院看病(跑上跑下)问题,还是出行(下楼、坐车)问题? 5.服务要解决的问题以什么样的频率出现?每天、每周、每月还是一年一次? 6.直接地感受到这些痛点问题的是谁?是老人、子女、服务机构还是政府? 7.直接地感受到痛点问题的群体有多大?比如需要定期做肾透析的老年群体和需要定期测血糖的老年群体的大小差异就很大。 8.间接地感受到这些痛点问题的是谁?比如老年人的一些痛点问题会通过情感、道德压力、社会舆论传导到子女或政府身上。 9.间接地感受到痛点问题的群体有多大?除了子女,还有谁?关系越远是不是压力越小? 10.他们目前是如何应对痛点问题的?是无奈忍受着,还是有可以将就的替代办法? 11.排在某个痛点问题之前是不是还有更急迫的需要解决的痛点问题?有限的资源会先用在本项目所针对的某个养老需求上吗? 12.项目预期的定量结果是什么?参与人数是多少? 13.衡量项目结果的持续性指标是什么?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还是一年后的活跃用户数? 14.衡量项目结果的规模性指标是什么?是累计受益群体人数,还是持续受益群体人数?
技术方案是智慧养老项目的核心,对智慧养老项目的可行性至关重要。技术方案涉及的方面很多,有技术先进性、技术成熟性、技术方案的完备性、技术方案的开放性、技术方案的延展性和技术方案的经济性等。在智慧养老发展的前期阶段,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与项目可持续性直接相关的那些方面。因此,出于简化评估目的,我们主要从技术成熟性、基础方案的完备性和技术方案的经济性三个方面来衡量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1.技术成熟性 (1)技术成熟度 针对技术成熟度,需要考虑如下问题。 ①该技术在产品化和工程化上是否已经有很多案例? ②是否有权威部门发布的案例集? ③是否有来自多个供应商的产品可供选择? ④基于该技术的产品是否已经迭代了三代以上? ⑤相关的有经验的技术支持人员的配备是否充足? ⑥相关的有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是否容易配备? (2)产品成熟度 我们用几个关于产品成熟度的指标来衡量该技术的技术成熟性。 ①基于该技术的产品累积销售量和当年销售量各是多少? ②截至目前有多少个基于该技术的产品使用案例? ③有多少个公司目前在生产由该技术衍生出来的产品? ④当前基于该技术的产品的零售价格是多少? ⑤在厂家直销以外,是否有足够多的其他销售渠道和技术支持体系? (3)应用成熟 智慧养老技术的应用成熟度,要看其被持续使用的状况,从应用的角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该技术是否已经有持续一年以上的并且保持持续在线的用户在百人级或千人级以上的应用案例? ②上述应用案例的持续在线用户数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平稳?上升还是下降? ③在上述应用案例中,保持持续使用的用户数是否严重地依赖线下人员的支持? ④类似应用案例是否能够获得持续的营业收入? ⑤类似应用案例是否已经进入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 2.技术方案的完备性 如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关于技术方案完备性的问题。 ①终端—网络—后台—APP的四位一体方案是否由同一个方案提供商提供? ②如果该四位一体方案不是由同一个方案提供商提供,那么由谁来整合? ③项目方(甲方)自己是否有能力整合所有的技术组件? ④终端方案是否有多个选择?相互替代度有多大? ⑤网络方案是否有多个选择?对项目成本有多大影响? ⑥后台是采购成熟产品还是定制开发? ⑦选择终端设备提供商时是不是要一同考虑他们提供的后台/App? ⑧手机端软件是使用微信小程序还是其他App?是使用现成的产品还是定制开发?
3.技术方案的经济性 我们从产品的成本、供应率、合格率、使用维护成本、使用协助成本、配套服务成本、终止使用成本等几个方面考虑技术方案的经济性。 ①如果技术方案的用途是替代某个人工方案,那么技术方案至少在性价比上要优于人工方案,这也给技术方案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成本提出了一个制约要求。 ②是否有充足的、符合上述成本要求的产品供应?如果一个技术方案仅在技术上能行得通,但是其所需要的产品是稀少或昂贵的,则说明这一市场仍处于萌芽期或更早阶段,远未形成规模化的市场窗口。 ③产品的合格率是否达到要求?这里的合格率是指产品长期使用状况下的合格率。合格率的低下将导致产品使用中的人工维护成本增高。 ④产品的使用维护成本是否高昂?这里的维护成本不仅包括因为产品本身质量问题产生的维护成本,如部件的替换等,也包括电池更换等服务成本。 ⑤产品的使用协助成本是否过高?使用协助成本主要指当产品适老化和可用性程度较低时,为了提高用户使用率,需要投入线下技术支持人员协助用户使用而产生的成本。 ⑥是否考虑了配套服务成本?比如网络费用。 ⑦是否有终止使用成本?当一个用户终止使用某产品时,是否会产生额外的成本?比如取消网络服务、拆卸回收设备等。
服务方案的可行性取决于方案设计人员对用户需求和相关的服务资源的深刻理解,使用户的痛点问题能够通过设计人员设计的服务方案真正地得到解决。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服务方案的可行性:服务方案的完备性、服务的可靠性和服务的经济性。 1.服务方案的完备性。服务方案是否有足够的完备性?服务方案是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可以真正解决一个问题?还是仍然需要老年人或家属来整合其他服务? 2.服务的可靠性。服务是否能够按时、按质地完成?这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服务流程设计和服务人员配备,具体包括流程中的实时监控机制、异常处理机制及服务人员的配置和培训。 3.服务的经济性。服务的经济性指服务成本和效率,尤其是面向居家养老的服务,进出居住分散的多个家庭的时间成本会导致服务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如何结合基于智慧养老技术的线上服务,大幅度提高智慧养老的线下服务效率是决定智慧养老可行性的关键,这也是评判线上服务的价值标准之一。
智慧养老项目的目标用户确定,直接关系到项目方案中针对目标用户的一些特定的设计,是确定项目顺利实施,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
1.用户定位 智慧养老项目是否有清晰、明确的用户定位是一个关键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先进行明确如下问题。 ①项目解决的问题是老年人的问题还是其他人的问题? ②用户是老年用户还是非老年用户?还是二者都有? ③如果有老年用户,是哪一类老年人?是否有一个明确的老年用户群体画像?例如,中、低龄、有经济能力的活跃知识分子老年人,或中、高龄、能够自理的老年人等。 ④需要用户主动使用和操作产品,还是仅需要用户被动地参与应用(如被动参与安全监控)? ⑤是否需要用户的家庭支付来覆盖项目运营成本? 2.用户驱动分析 智慧养老项目在设计方案前是否做了用户驱动力的详尽分析?这里的用户驱动分析就是要明确以下问题。 ①如果用户不愿意支付,对项目的正常进行是否有重大影响? ②如果用户不积极参与,例如,用户不按时或不及时地使用和操作特定产品,对项目的正常进行是否有重大影响? ③驱动用户克服各种障碍去使用项目相关产品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④是否还有娱乐、社交、经济或任务等方面的其他驱动力? ⑤老年人的子女会对老年人参与持一个什么态度? ⑥基层政府(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会持一个什么态度? ⑦非老年用户参与的动力是什么? 3.项目产品的用户使用门槛 未来理想的智慧养老产品应该是能达到“零”使用门槛,即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智慧养老产品将有足够的“智慧”来根据用户的使用能力选择与用户的交互方式,使几乎没有心智基本正常的老年人都可以使用。我们通过三个方面提出问题,来评估项目产品的用户使用门槛。 (1)产品适老化设计的科学依据 具体到智慧养老项目技术方案,设计人员是否了解什么样的产品界面会方便老年人的顺利使用?什么样的产品界面会使老年人拒绝或放弃使用?更具体地说,老年人的哪些能力的减弱会对项目产品的使用有影响? ①设计人员是否了解老年人记忆力对使用产品界面的影响? ②设计人员是否了解老年人逻辑判断力对使用产品界面的影响? ③设计人员是否了解老年人方向感对使用产品界面的影响? ④设计人员是否了解老年人视力对使用产品界面的影响? ⑤设计人员是否了解老年人肢体控制能力对使用产品界面的影响? (2)产品的直观适老化程度 建议通过与一些老年人熟悉的产品做类比来向老年人展现项目产品的直观适老化程度(易用程度)。 ①产品与传统电话的易用程度相比。 ②产品与微波炉的易用程度相比。 ③产品与洗衣机的易用程度相比。 ④产品与智能手机的易用程度相比。 ⑤产品与智能音箱的易用程度相比。 (3)产品使用过程适老化 核心问题是,老年用户为了使用项目产品是否需要形成新的消费习惯?需要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①愿意使用。这是老年人对产品的一个价值判断,即老年人认为该产品的使用价值和自己投入的努力与资源相匹配。 ②记得使用。老年人在应该使用该产品时,能及时地想起来使用。包括定时的操作和由特定场景激发的操作。 ③记得怎么使用。尤其是对那些不是每天使用的产品,记得怎么使用对老年人来说具有相当的挑战性。 ④能够使用。很多时候记得怎么使用,并不能保证老年人顺利地使用产品,尤其是使用操作中涉及肢体的控制和感官的敏感度时,“能够使用”便尤为关键。
![]() 实际中,有很多智慧养老项目在经过筹备、启动和短时间运转后,没有再持续下去,而是无疾而终。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原因是项目方低估了项目的资金需求,导致项目持续运营的资金提前枯竭,而项目本身又缺乏造血的能力,最后不得不停止。 1.支付方分析 在支付方分析领域,需要回答几个核心问题如下。 ①项目是否有一个明确的支付方?是政府、市场还是混合型的支付方? ②如果启动资金来源于政府,那么政府是否对项目有持续的资金保障?还是仅支持项目的启动? ③所谓启动资金是只用于筹备还是也用于建设? ④如果启动资金也用于建设,具体包括建设的哪些环节? ⑤政府资金支持是否包括运营资金? ⑥如果不包括运营资金,运营资金来自哪里? ⑦项目自身是否能从用户处收费来生成运营资金? ⑧如果政府不提供运营资金,项目本身也无法生成足够的运营资金,那么项目是否还有其他资金来源? ⑨获得其他运营资金的条件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比如第三方提供运营资金,但要求使用用户数据。 ⑩如果项目运营开始后资金无法持续,项目将如何收尾? ⑪是否要预留收尾所需要的资金? 2.数据价值 关于数据价值,在做智慧养老项目可行性分析时至少要考虑如下问题。 ①该智慧养老项目是否会采集和处理大量用户数据和服务数据? ②是使用谁的设备来采集的数据? ③采集的数据存放在由谁管理的数据存储设备上? ④是否有明确的协议规定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⑤是否做了用户数据和服务数据的价值分析? ⑥是否了解涉及用户数据的相关法律法规? ⑦是否有合规地运用用户数据的方式方法? ⑧是否有方法从用户数据中萃取不含个人信息的、有价值的二级数据? ⑨是否知道哪些机构会对二级数据感兴趣? 3.规模化目标评估 对任何一个智慧养老项目的规模化目标评估,需要明确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该项目对用户规模有没有具体的目标要求? ②是否做了本项目的规模化目标评估? ③该规模化目标设定的依据是什么? ④达到该目标的瓶颈将是什么? ⑤达到该目标的主要风险将是什么? ⑥达到该目标的前期实施成本,包括用户培训成本,是多少? ⑦达到该目标后的线下服务配合成本是多少? ⑧在项目达到一定规模后,哪些编辑成本将大幅度下降? 4.示范用户体验成本 就早期老年用户的教育与体验,即在示范用户体验成本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下。 ①就特定的面向老年群体的产品,一个有代表性的老年用户在初期的体验阶段平均需要项目方投入多少客服人员时间(小时)? ②是否有可能采取由低龄老年人协助中、高龄老年人的方式来促进体验和降低体验成本。 ③以为低龄老年人需要多少小时的时间能够学会使用有关产品? 5.展示宣传成本 如果我们能够将第一批体验用户的使用状况和用户价值感受展现给附近的其他潜在用户和相关人员(比如其他老年人的子女),则对拓展用户群体有巨大帮助。由于展示手段和展示成本会因产品而异,我们需要在可行性评估阶段考虑如下。 ①项目应用的效果展示是采取集中方式还是个人对个人方式? ②如果需要给其他老年人的子女展示,针对偶尔探视老年人的子女和长期不在老年人身边的子女,有什么具体方案? ③政府资助的项目是否需要一个永久性的展示环境,如监控大厅的展示大屏幕? ④是否需要以现场会等形式展示项目效果? ⑤项目中是否已经做了展示宣传的预算?
![]()
关于智慧养老项目中合规性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常见的合规性要求。 ①本项目是否需要前置审批? ②本项目是否需要满足特定的政策要求? ③本项目的服务对象是否需要满足特定的政策要求? ④本项目所涉及的服务人员是否需要满足特定的法规要求? ⑤本项目所提供的服务是否需要满足特定的服务标准要求? ⑥本项目所涉及的信息系统是否需要满足相关的信息安全要求?需要满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哪一级要求? ⑦本项目涉及的用户数据需要满足哪些特定的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要求? ⑧本项目是否需要满足符合政府补贴的特定要求? ⑨本项目的财务管理是否需要符合特定的记账和审计要求?
![]()
在目前的智慧养老发展阶段,风险控制很容易被忽略。就风险控制这一项目维度而言,有三个核心问题:是否做了专业的风险评估?是否识别出了主要的风险?是否设计了化解风险的对策? 具体地说,我们将这三个核心问题进一步细化为下列问题。 ①是否对整个项目做了系统的风险评估?是否由专业的第三方做的评估? ②可能导致本项目最大潜在损失的三个风险是什么? ③本项目发生可能性最大的三个风险是什么? ④人员风险有哪些?人员身份是否真实?人员健康状况是否真实? ⑤供应商风险有哪些?其企业的稳定性如何? ⑥信息系统风险有哪些?终端设备是否损坏? ⑦数据安全风险有哪些?哪些人会接触到数据?是否有足够的权限管理以避免大面积数据泄露? ⑧服务风险有哪些?服务现场会有什么意外发生的风险?有哪些针对服务对象的风向?有哪些针对服务人员的风险?有哪些针对第三方人员的风险?有哪些针对财产的风险? ⑨财务风险有哪些?应收账款的风险有哪些?用户违约风险有哪些? ⑩规避风险有哪些?是否了解所有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是否对所有涉及人员进行了合规性教育培训? ⑪应对这些风险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是否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否做了相应的培训? ⑫在选择项目用户时,是否有针对性地根据潜在风险做筛选? ⑬是否有可以购买的第三方服务来规避、控制风险或补偿风险损失?是否有保险?是否可以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将某些风险转移到专业的第三方?
由于目前智慧养老项目的规模都不大,它们很少采用系统的、严格的项目管理措施,而采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就更少了。就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一项目维度而言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①所有五个常见的项目管理流程(启动流程、计划流程、控制流程、实施流程和收尾流程)是否都有对应的相关责任人? ②是否每个流程都有符合项目管理原则的实施细则? ③是否有清晰的项目边界、判断项目成败的详细准则、发现进程偏离的方法? 通过对以上九个维度所涵盖的领域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使项目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对如何分析、把握智慧养老项目的一些关键方面的可行性有一个比较清晰地把握。 |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微信商城:在线购买
Copyright 2018-2021 山东福康养老服务评估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40491号-1
联系电话: 13969012678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转山西路7号 邮编: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