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预计10年后将步入超老龄社会,加快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避免以下四种思维误区:
![]()
这种思维的典型表现就是就老年人问题谈老年人问题,就养老问题谈养老问题,脱离发展问题谈老年民生问题。没有认识到公民老年期的很多问题是一个人生命历程各种问题终身积累的产物,没有看到老年人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青年群体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没有看到解决养老问题的资源投入本质是公共资源在代际之间的再分配再平衡,也没有认识到老年民生问题的解决必须紧紧依靠发展。 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老龄政策的制定实施往往缺乏全生命周期视角,未能将政策干预的关口前移,而且往往注重追求对老年人福利的最大化,缺乏代际福利改进的帕累最优考虑,也缺乏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战略考量。 ![]() 典型表现是将目前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组提升而呈现出的经济社会属性和行为特征,视为今后老年群体代际更迭的必然特征。没有认识到现有老年群体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本质是老年群体“代的差异”,每一代老年群体的生活经历不同、成长的经济社会背景不同,他们的经济社会属性和行为特征深深刻入了年代的烙印。 未来新进入老年期的群体是不同的“同期群”,必然携带有不同年代的属性。因此,以当前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组提升呈现出的规律性经济社会属性和行为特征来简单外推未来老年群体的属性和特征,必然犯下“刻舟求剑”的错误。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老龄问题自然已经属于国家战略问题,老龄问题的破解相应需要国家战略思维来应对。在此过程中,需要避免将战略问题战术化、宏观问题微观化、长期问题短期化。 战略问题战术化,容易产生“分解谬误“,导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合力在目标层层分解、措施层层细化中逐步消解。 宏观问题微观化,容易追求局部最优解,导致“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产生“合成谬误”,即每个专项领域、各个部门政策举措的最优解叠加反而不是全局最优解。 此外,人口老龄化是长周期事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需要长期投入、久久为功,很多领域问题的解决不可能通过“短、平、快”的应对方式毕其功于一役。长期问题短期化的结果,很可能低估一些“打基础、利长远”政策措施的长远效果,进而失去政策实施的耐心和战略定力。
![]()
人口老龄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体的系统性结构性变化,其带来和伴生的问题错综复杂,特别是中国老龄问题发生发展具有不同于先发老龄化国家“串联发生”的特点,诸多问题呈现出压缩型、叠加共振的“并联发生”特点。在此背景下,很容易产生齐头并进、一揽子解决老龄问题的“平推思维”。 然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各个领域的举措并不是齐头并进、简单“并联” 就能自然形成政策合力,有些领域政策举措简单平推甚至会出现功能相悖和政策摩擦现象。战略进入实施阶段之后,最重要的是制定好时间表、画好路线图和用好政策工具箱。 针对老龄问题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国家战略本身是一个目标多元、政策多元集合体的属性,要分阶段、区分战略路径、统筹安排各种政策工具的实施,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关键阶段性任务、关键政策工具,做到有节奏、有重点、有阵型的应对,才能达到“及时科学综合”应对的要求。 |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微信商城:在线购买
Copyright 2018-2021 山东福康养老服务评估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40491号-1
联系电话: 13969012678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转山西路7号 邮编: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