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第30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中健联康养研究院整理了一些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资料,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群体,中健联盟将重点关注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领域,期望与大家携手,积极应对,减轻阿尔茨海默病人的家庭负担,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好的生活。 一、我国阿尔茨海默病人已经超过2000万 当前,我们能够查到的资料,都是说我国有阿尔茨海默病人超过1000万,但没有更加详细的数据,我国到底有多少阿尔茨海默病人,目前没有哪个机构和专家能够说清楚,中健联康养研究院根据相对权威的信息及数据,来推算我国阿尔茨海默病人的数量。 中健联康养研究院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这是近期最准确的人口数据,同时我们也会用2022年的人口数据,通过基于人口数据的分析,来了解我国目前的阿尔茨海默病人数量。 七普人口数据: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3万人,其中80岁以上人口为3660万人。 2022年末人口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80岁以上的人口数据未公布,如果参照上海发布的数据,上海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83.15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5.0%。如果按60岁以上人口的15%计算,则为4200万,我们采用相对保守的数据来计算,仍然采用七普的数据3660万。则基于2022年末,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80岁以上人口为3660万人来计算。 根据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65岁以上为5.6%,80岁以上为40%。然后结合前述的人口数据,计算得出的结论如下: 1、基于七普人口数据计算的结果为: (19063.53万-3660万)*5.6%+3660万*40%=862.60+1464=2326.6万人 2、基于2022年末人口数据计算结果为: (20978万-3660万)*5.6%+3660万*40%=969.81+1464=2433.81万 如果参照上海8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率,数量会更多,(20978万-4200万)*5.6%+4200万*40%=939.57+1680=2619.57万。 以上数据或许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数据来源均出自权威渠道,故有一定的权威性。准确的数据,应该是基于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筛查数据,很可惜,我们目前还没有,同时,中健联康养研究院研究发现,目前,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的书籍,多数都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我们国家那么多专家研究阿尔茨海默病,与公开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匹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人超过全世界的25%,是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人最多的国家,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成果来为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人服务。 二、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经济负担超过3.2万亿 记得有人说,我国养老领域,唯一一个规模超万亿的,是老年旅游和旅居服务,我们理解,这估计是做老年旅游和旅居的同行,为了强调行业规模而提出来的,但实际上,我国老龄产业,包括的内容很多,仅阿尔茨海默病一项,其经济负担就超过3.2万亿,换个角度理解,这就是市场规模。 为什么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经济负担超过3.2万亿?计算依据,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上作主旨报告,陈竺院士在报告中指出:我国有1000万AD患者,现AD经济负担1.6万亿元/年,那么,中健联康养研究院根据最新的人口数据,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计算出我国目前已有的AD患者已经超过2000万,超过2300万,在物价不变的计算前提下,AD的经济负担超过3.2万亿/年,达到3.68万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多、危害大、经济负担重,需要全社会重视,并重点解决。 三、世界首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在1901年11月初,德国医生阿洛伊斯·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1864-1915)在德国法兰克福精神病院收治了一名叫奥古斯特·德特尔(Auguste Deter)的51岁女性患者。阿尔茨海默参加了1906年11月4日举办的“第37届德国西南部精神病学家会议”,向德国科学界提出了这个病例情况。1910年克雷佩林Kraepelin在他的第八版精神病学中首次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描述了这种疾病,从此阿尔茨海默病就被一直沿用至今。1915年12月阿尔茨海默因扁桃体炎引发的肾炎逝世,享年51岁。122年前发现的这位病人,奥古斯特·德特尔(Auguste Deter)成为世界上首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四、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据世卫组织2020年年底数据,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的痴呆症已跻身全球十大死因之列。然而,因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不明确,药物研发失败率居高不下。 英国剑桥大学认知神经学教授、剑桥大学医院痴呆症联合负责人詹姆斯·罗接受采访时表示,多纳单抗和仑卡奈单抗临床试验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乐观的”,即人们不仅将阿尔茨海默病看作一种疾病,而且认为它是一种可以而且必须治疗的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逐渐加重的脑部疾病,由大脑中的神经元受损引起。 这一疾病使大脑受损的首先是负责记忆、语言和思维的部分。随着神经细胞损伤扩展到大脑中支持行走和吞咽等基本功能的部分时,会导致患者卧床不起,需要全天候护理。研究表明,65岁及以上的人在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病后平均可存活4~8年,但有些患者能存活20年。 虽然阿尔茨海默病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它的特点是大脑发生变化,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的神经纤维缠结,导致神经元及其连接丢失。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众多假说中,“Aβ假说”最为主流。这一假说认为聚集在大脑内部的β-淀粉样蛋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元凶”,多纳单抗便基于“Aβ假说”研发。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因失败率太高,也被称为研发“黑洞”。2021年9月,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官方杂志、国际顶级学术刊物《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整合多个数据库,收集了1995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21日期间进行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研发失败率接近100%。”研究人员分析,1995~2021年26年间,在所有治疗领域,FDA批准了878种药物,其中只有6种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和神经学教授迈克尔·维纳表示,所有的药物研发都很难,但脑部疾病的药物研发尤其具有挑战性,因为它们很难诊断,而且治疗药物必须能够穿过血脑屏障才能进入大脑。维纳还是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的首席研究员,该计划是世界上最大的阿尔茨海默病观察性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研发成本有多高?前述2021年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的研究分析发现,1995~2021年,临床阶段阿尔茨海默病研发的累计支出估计为425亿美元,其中Ⅲ期临床试验的研发成本最高,达到240.65 亿美元,占比57%。该研究称,根据2014年一项分析,从非临床阶段到FDA批准,开发一种专门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法估计总成本为57亿美元,并且需要超过13年时间才能完成。 研发成本的昂贵,决定了这类药物售价并不便宜。 据渤健官网信息,2021年6月上市后,按照10毫克/千克剂量每月一次静脉注射,阿杜卡玛单抗平均每人每年花费为5.6万美元,约39万元人民币。卫材2023年1月发文,按照10毫克/千克剂量每两周静脉注射一次,仑卡奈单抗平均每人每年花费2.65万美元,约18万人民币。获得快速批准的仑卡奈单抗并未给渤健带来营收增长。渤健4月25日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其阿尔茨海默病收入为负1800万美元。 2022年4月,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发布的一项决定称,将阻止医疗保险覆盖FDA批准的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包括阿杜卡玛单抗、仑卡奈单抗,以及其他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获FDA批准的单抗类药物。2023年2月,该中心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截至当日,前述决定并未改变。该中心指出,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保险,CMS需要检查药物是否合理和必要。 阿尔茨海默病人数在不断增加。世卫组织2019年发布的《全球公共卫生应对痴呆症现状报告》显示,截至当时,超过 5500万人患有痴呆症,其中65岁以上的女性占8.1%,男性占5.4%。预计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7800万人,2050年将增加到1.39亿人。 “现在至少有了几种有希望的药物,这是对抗痴呆症药物竞赛的开始,而不是结束。”詹姆斯·罗说,目前,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70项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测试了140多种不同的药物,其中只有少数抗淀粉样蛋白。他提醒,目前在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领域,长期目标是很好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甚至在症状出现之前进行治疗,以预防晚期阿尔茨海默病。但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言,患者早晚会进展到晚期,因此针对躁动、精神病、冷漠等晚期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临床试验也非常重要,不能忽视。 新研究或有助预测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 脑部存在异常蛋白质沉积的人,有的会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有的却不会发病。美国匹兹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发现,这可能取决于神经系统里的星形胶质细胞,检测血液里的相关因子可用来预测会否发病。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这一发现有助在患者出现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症状之前作出诊断,并为开发药物提供新线索。 脑科学家通常认为,β淀粉样蛋白会导致神经元里的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引发一系列反应,进而致使神经元死亡、患者出现痴呆。多年来,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脑部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很少考虑其他因素。 研究人员综合分析了1000多名老年志愿者在几年间的血液检查和脑扫描数据,这些人在研究开始时都没有痴呆症状,认知能力正常。结果显示,只有在血液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异常增加的情况下,β淀粉样蛋白才会使tau蛋白病变逐渐加重,意味着患者即将出现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症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是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一种标志物,其水平上升是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损伤作出反应的表现。星形胶质细胞是哺乳动物脑部广泛分布的一种细胞,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和保护,参与多种生理过程。研究人员说,星形胶质细胞就像乐队指挥,调控着β淀粉样蛋白与tau蛋白的“合奏”。 五、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国解决方案 陈竺院士在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上提到,中国学者牵头联合美、英、法等7个国家17名学者制定《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预防—循证预防国际指南》,这是中国学者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重大贡献。 在治疗研究方面,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药物方面,和基础理论方面,都有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近期,由杭州求是医院,在谢庆平教授带领下,使用超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接受谢庆平教授手术治疗的病人,病情都得到了好转,手术治疗后效果非常明显,中健联康养研究院在杭州求是医院实地考察,看望了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并与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情况,看望的病人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以下是湖南卫视2021年拍摄的一期节目,对求是医院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进行了详细的报导。 积极应对阿尔茨海默病,需要全社会都了解和参与,这不是某家医院,某些专家的专利,也不是某家医院、某些专家就有能力可以解决的难题,只有集合全社会的力量,让更多的专家,更多的机构参与,融合发展,横向联合,才能建立早期筛查、治疗、康复、护理等阿尔茨海默病服务生态,为阿尔茨海默病人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服务。中健联康养研究院,积极推动,融合各方力量,建立应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协作机制,发挥协同作用,共同应对,形成合力。
|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微信商城:在线购买
Copyright 2018-2021 山东福康养老服务评估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40491号-1
联系电话: 13969012678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转山西路7号 邮编: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