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福康养老服务评估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3969012678

当前位置:首页 > 养老资讯 > 行业动态

养老政策 行业动态

银发经济洞察: 中国旅居康养十年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十年展望

发布时间2024-06-17 18:00:09  浏览次数:

2023年6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老年旅居康养发展报告》,报告认为,老龄化是未来较长时期基本国情,2020年我国康养旅游人数已达6750万人次,老年旅游从福利事业向旅游产业转变,从小众市场向主流市场转型。老年旅居康养潜力巨大但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老年群体需求尚未获得充分满足。报告指出,老年旅游者消费的4大特点:更重视旅游核心价值,选择观光游览和养生保健疗养的老年旅游者更多;

更重视旅游文化内涵,更看重旅游过程中的情感互动、文化和研学体验,对历史型、怀旧型旅游产品情有独钟;

更青睐专业旅行服务,更依赖社会公共服务,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是老年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

更重视旅游经验交流,老年旅游者的旅游信息来源,更多的是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的亲口推荐,社会网络营销是老年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的需求由生存必需型向高质量发展型升级,市场迫切需要大公司和创新企业入局,推进中老年旅游与养老服务跨界融合发展,在创新玩法、服务的同时,着力解决不平衡的现实矛盾,积极适应健康老龄化的需要。

 

老年旅游需求持续提档升级

 

据全国老龄委调查显示,2016-2020年,中国老年人文旅消费年均增速达23%,2021年超7000亿元,而至“十四五”末,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人将超过1亿人,老年旅游收入有望超过万亿元。

老年旅游需求持续提档升级。老年旅游从福利事业向旅游产业转变,从小众市场向主流市场转型。具体表现为:其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一代老年人展现出了更好的健康条件、更充裕的休闲时间、更新的消费理念、更频繁的出游意愿和更强大的消费能力,老年旅游市场逐渐被看作最重要的旅游市场之一,老年旅游成了旅游业的重要增长引擎。

其二,旅游成为退休生活重要内容,受访老年人平均每年进行8次国内旅游、1次出境旅游,每次旅行花费在千元以上。

其三,老年人消费能力提升,有75%的受访者表示近年来养老金有所增加,有54%的受访者表示近年来房产升值了。

其四,老年人消费档次提升,有84%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有71%的受访者希望获得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和服务,消费标准从追求性价比转向追求品质和服务。

其五,老年人在线活动增加,受访者每周与亲戚朋友在线交流3.81次,远高于每周进行的1.83次面对面交流,在线购物、社交、学习和娱乐已逐步成为老年人的重要生活内容。

其六,老年人逐步树立更为独立的养老理念,更多的受访者开始接受社区、机构等养老方式,减少对子女照顾的依赖,更多依靠自身和社会力量来解决养老问题。

我国的温泉和矿泉康养、康养地产、体育运动、精神康养、水疗等康养行业规模已排名世界第二,康养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提出的目标,2025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11.5万亿元,我国有望在2035年前成为世界上最大康养经济体。

 

老年旅居产业供需并不匹配

 

1.目前老年旅居产业供需并不匹配。2019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游客出游总花费为3197.8亿元,占国内旅游收入5.73万亿元的5.6%,已经具有较大的产业规模。但从消费结构来看,老年旅游产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城镇65岁以上老年游客人均每次花费1209.20元,仅相当于城镇游客平均花费1626.50元的74.3%。65岁以上农村老年游客每次出游花费仅为847.50元。老年旅游消费偏低的根源在于目前的旅游产业体系还是以中青年为主要目标客群,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旅游要素和旅游产品较少,老年旅游业与老年文化、老年运动、医养康养等产业融合不足。老年人觉得在售的旅游产品不适合,需要的旅游产品买不到。

2.旅居环境存在线上线下双重障碍。线下方面,部分旅游景区、交通工具、餐饮住宿等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未进行适老化改造;旅游场景交接处属于“三不管”地带,成了无障碍问题的“重灾区”,部分景区虽然解决了“可进入性”问题,但没有解决旅游产品的适老化问题,老年人顺利进入景区后却发现景区缺乏“可游玩性”。线上方面,主要是“数字鸿沟”问题依然存在,文化程度较低、不能熟练掌握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在智慧旅游时代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3.值得关注的是,异地旅居康养生活仍有一些限制。从需求侧来看,传统的旅游服务体系主要面向出游时间在数周之内的中短期旅游者,对于旅居者而言,他们的身份已经介于旅游者和短期居民之间,相应的需求也从传统的旅游服务体系逐步转向了本地居民服务体系。比如,在传统旅游要素中很少涉及的医保报销、长期照护、老年优待、社区互动、子女教育等问题,而这些大多是旅居者的“生活必需品”。从供给侧来看,我国在提供本地居民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首先是考虑具有本地户籍的居民和“常住人口”,对于居住期一般在1至6个月之间的候鸟式旅居者而言,传统旅游服务难以满足他们的旅居需求,同时又难以获得本地居民可享受到的优待服务和便利条件。

 

中国旅居康养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十年来,我国着力释放国内市场需求,以旅居康养为代表的个性化、高品质消费日益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一。在需求侧消费结构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推动下,我国旅居养老产业发展迅速。

1.中国旅居康养十年整体发展变化

在政策方面,每年发布的旅居康养政策数量整体呈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的正“N”趋势。两个重要拐点分别在2017年、2020年。2017年以前,政策发布数量逐年递增。2017-2020年,政策发布数量逐年递减。2020-2022年,政策发布数量递增后出现下滑。2021年政策数量达到顶峰141项。近十年,国家和省两级出台的旅居康养相关政策至少501项。

在市场主体方面,每年注册的市场主体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2020年以前,市场主体注册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注册数量超过100家,2017年超300家,2018年超500家,2020年达到新高654家。2020年后,市场主体注册数量趋于平缓。近十年,全国注册成立的旅居康养相关的市场主体至少3677家。

2.起步阶段(2013-2016年)

每年发布的政策数量较少,但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3-2016年,国家和省两级出台的旅居康养相关政策文件仅84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76项。每年出台的政策数量从2013年的2项上升至2016年的48项,年均净增15项。省级政策涉及省份从2013年的2省至2016年的15省。

政策导向以发展异地养老、康养旅游和养老旅游为主。政策中关键词主要集中于8个(异地养老、康养旅游、养老旅游、旅游养老、度假养老、候鸟养老、旅居养老、养老度假),其中异地养老最多占比28%,其次是康养旅游占比24%,养老旅游和旅游养老分别占比21%和20%。84项政策在名称和内容中均没有明确提到旅居康养和康养旅居。

3.兴起阶段(2017-2019年)

2017年,旅居康养迎来重要转折进入兴起阶段。2017年6月12日,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发布《国家温泉康养旅游》《旅游温泉水质卫生》两项行业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这是我国第一项政策名称中含相关关键词的政策文件。2017年12月29日,国家标准《老年旅游服务规范-景区》(GB/T35560-2017)发布,这是2013年以来我国发布的首个名称中含有相关关键词的国家标准。2017年2月16日,武夷山尚益旅居康养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这是2013年以来我国第一个名称中含“旅居康养”的市场主体。

每年发布的政策数量稳步增长。2017-219年,国家和省两级出台的旅居康养相关政策文件至少126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116项。政策总量高出上一阶段42项,其中国家级高出2项,省级高出40项。省级政策涉及的省份多达23个省,高出上一阶段8个省份。

政策导向范围拓宽。此阶段政策中关键词由上一阶段8个拓宽至10个,新增旅游康养、康养旅居和文旅康养3个,候鸟养老占比降为0个。政策导向仍以发展康养旅游、异地养老和旅游养老为主,分别占比38%、22%、19%。康养旅游和旅居养老分别升高14和9个百分点。异地养老、旅游养老、养老旅游、度假养老和养老度假占比均低于上一阶段。126项政策在名称中均没有明确提到“旅居康养”。

4.蓄力阶段(2020-2022年)

一系列推进旅居康养发展发展的政策出台。2020-2022年,国家和省两级出台的旅居康养相关政策至少291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级278项。政策总量比上一阶段翻了一番,其中国家级高出3项,省级高出162项。省级政策涉及的省份拓展至全国28个省份。

政策内容中明确提出发展“旅居康养”。此阶段至少27项政策在内容中提到“旅居康养”,占比9%。政策导向仍以发展康养旅游和旅居养老为主,占比分别高出上一阶段9个和26个百分点。

 

中国旅居康养未来十年发展展望

 

在三年新冠疫情之后,人们对生命有了新认识,对健康有了新理解,对旅居康养有了新要求。随着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以健康为主题的旅居康养市场将迅速复苏。旅居康养产品开发、线路整合、产业数字化和国际化等将会成为新一轮发展趋势。

1.需求规模化、细分化

未来十年,我国将进入急速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将增至约4亿人。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持续推动下,未来十年我国旅居康养产业的内需潜能将不断释放,需求规模将实现新突破,超大规模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将大幅提升。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高品质的旅居康养需求将得到更好满足。针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等不同细分客户群体的需求均有针对性地旅居康养用品和服务开发。以“吃、住、行、娱、游、购”为代表的传统旅居康养消费将得到持续提升,以“温泉康养、森林康养、文化康养、游学康养、运动康养”等为代表的旅居康养消费将得到大力发展,以“互联网+旅居康养”、共享旅居康养等消费新业态将得到有效促进和培育。旅居康养消费将成为我国以及多地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之一。

2.供给多元化、品质化

全国旅居康养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完善,尚品和要素在城乡区域间流动更加顺畅,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以异地医保报销、外埠老年人享受同等社会有待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激发内需将取得明显成效。一批旅居康养联盟逐步规范化,协调联系、行业自律、案例挖掘、经验总结、互动交流等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各地区之间、省份之间区域旅居康养合作程度进一步加深。

3.产业数字化、智能化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将深刻影响旅居康养区域合作、资源整合、平台打造、流程再造、模式优化、产品创新、宣传推广、客户管理、信息获取、产品选择、场景营造、便利支付、社交分享等全链条。各地将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科技创新成果,充分发挥旅居康养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旅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旅居康养产业整体将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旅居康养用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旅居康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4.客源国际化、规模化

随着国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像中医保健养生特色康养产品的开发,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旅居康养目的地之一。而随着国内旅居康养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国际积极发展入境旅游相关措施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全球旅居康养者将到中国享受旅居康养用品和服务。入境旅居康养不仅将增加国家的财富,也将有效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推动我国从世界“旅居康养资源大国”向“旅居康养强国”迈进。随着,“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旅居康养产业方面有着越来越多的合作,跨国旅居康养将成为合作的重要切入点。我国旅居康养市场与全球旅居康养市场进一步协调发展、互惠互利,对周边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微信商城:在线购买

Copyright 2018-2021 山东福康养老服务评估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40491号-1

联系电话: 13969012678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转山西路7号    邮编: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