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新观点: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必须解决好六个问题
![]() 今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对照中央要求,济南大学朱孔来教授的医养结合研究团队认为,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目前必须解决好六个问题: 我国很早就提出要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保障网。上世代七八年代,虽然各级医疗卫生设施均很落后,但在当时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中确实作为主体地位、是中间力量,村卫生室作为网底也确实起到基础作用。但发展到现在,县级医院作为龙头特别大、占用资源太多且不断虹吸乡镇卫生院的资源;乡镇卫生院作为枢纽,但却起不到“中坚”或“主体”作用;村卫生室是网底、是基础,但目前状况是网底已破、基础不稳。目前看,要建立完善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首先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头重脚轻”的问题。 目前许多人都在说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如乡镇卫生院实有人数没达到乡镇总人口的1.5‰,全科医生数量也达不到每万人口2-3人的国家规定目标。但同时也存在医疗资源浪费问题,如许多乡镇卫生院病房大量闲置、大型医疗设施闲置、病号少、“门可罗雀”、医务人员闲置、人浮于事。有些乡镇还有两处卫生院,有些乡镇卫生院彼此相距很近,必然造成资源利用不充分。有些乡镇卫生院人均医疗收入不到10多万元,效率低下甚至保工资都很困难。 目前村卫生室执行公益医疗机构政策,全部是基本药物、药品零差价,但村医仍属于农民、不享受公益机构待遇。对村卫生室目前存在问题,许多人寄希望乡村一体化来解决,由乡镇卫生院“收编”村卫生室,村医变成事业编制。虽然乡村一体化是必然趋势,但目前这一美好愿望难以实现。一是乡镇卫生院实力较弱,加之乡镇卫生院由县级卫健局直管,乡镇政府对其工作支持力度小,没有能力“收编”村卫生室;二是县级事业编制总量多年不变,靠调剂编制毕竟数量有限,不可能使庞大的村医群体转成事业编。基于此,我认为乡村一体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快完成,解决村卫生室问题除了逐步开展乡村一体化外,必须再辟新径。 按规定,村卫生室是公益机构必须执行药品零差价制度,所用药物必须全部是基本药物,但目前许多卫生室又私自从市场上进药、加价销售,以增加收入。对私自在市场上进的药物,村医给患者用药时不开处方、收钱不开发票,全部现钱交易且不留痕迹,目前的状况存在着很大安全风险。乡镇卫生院作为村卫生室的管理者,明知村卫生室私自在市场上进药却担心村医收入低怕村医流失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默许态度。村卫生室私自在市场上进药已成为“内行人”均知道“的公开秘密”,但“内行人”为使乡村两级拿到基本药物零差价补贴而不“吱声”。许多人认为,既然基本药物品种不全,村卫生室在市场上购进部分农民需求量大的药物虽不合规,但合乎情理,社会上很少有人对这种违反国家政策的行为进行检举或揭发。目前村卫生室私自从市场上进药很普遍并受到群众欢迎,要严管甚至杜绝很困难,我认为应承认这一客观事实,由羞羞答答地默许改为光明正大的允许,关键是采取有效措施对所进药物加强监管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村医队伍自2015年以来基本是“只减不增”、整个村医队伍有“摇摇欲坠”之势。目前政府虽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增加补贴、购买保险等,这些措施只能是留住部分老村医,对引进新村医没有效果。有些地方试图采取“乡聘村用”等措施引进新村医,效果也不好。主要原因是村医准入门槛太高。目前规定,新加入村医队伍需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调研发现,有上述资格的人,乡镇卫生院都不想去,更不愿意到村卫生室工作。目前看,这个准入门槛虽然提升村医素质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实际上起“负作用”,具备条件的多数不进来,不具备条件的想进而不让进。因此,如何扩充村医队伍必须想新招。 目前许多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率高达50%以上,数据可能是真实的,但只签约了基础包,签而不约,“华而不实”,做的是“无用功”。另外,目前基本公卫服务开展的健康教育、慢病随访基本也是“无用功”,特别是由于高血压控制不好引发的脑血栓、脑溢血大量存在,开支了大量医保基金。目前仅靠公卫人员的随访很难控制慢病。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并想新招控制慢病。 ![]() ![]() ![]() 对第一、第二个问题,要靠强化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和布局优化来解决。对县级及以上医院的规模扩张进行必要管控(目前有的县医院多达3000张床位、投资40亿),发展几个中心卫生院由县级医院整体托管甚至作为县级医院分院,由“龙头”带着前半部分较粗的“龙身”起舞;合并距离较近的乡镇卫生院,使其“单体”扩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转型为护理院或医养结合机构。同时,将合并后的乡镇卫生院由县卫健局直管改为由卫健局与所在乡镇双重管理,并要求乡镇政府加大对卫生院的支持力度。 对第三、第四个问题要通过改革村卫生室管理体制来解决。建议区分不同情况对村卫生室分别实施公立机构及混合机构两种管理体制。 (1)对乡镇卫生院实力较强、村卫生室条件较好的地方,将村卫生室发展为中心卫生室实施公立机构的管理体制,并实施真正的乡村一体化。村医享受公立机构待遇,其工资应由乡镇卫生院统一发放,同时为其购买“五险”。 (2)对不具备实施乡村一体化条件且实力较弱的村卫生室实施“非公非民”混合机构的管理体制,村卫生室既可以在乡镇卫生院购进基本药物并享受政府给予的药品零差价补贴,又允许在市场上进药按政策规定加价销售以增加收入。但对村医基本药物补助不给固定补贴,按基本药物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如15%给予补贴。 目前村卫生室性质是“公建民营”,既不是完全的公立机构,也不是完全的民营机构。既然不是完全的公立机构,就不应完全执行公立机构的政策;既然是“民营”,就应该享受民营机构的优惠政策。“非公非民”混合机构的管理体制理论上行得通。这种体制与现行体现相比,其优势在于为村卫生室在市场上进药并加价销售提供了合理化的依据。 要加强从市场上进药的监管:一方面要求必须走正规渠道,索要相应票据正式入账,购进的药品要纳入出入库管理,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销、验收记录;另一方面给患者用药时要“留痕”,村医要开据相应处方并给患者开据正式收费票据,整个过程要纳入村卫生室信息系统统一管理,一旦药品有问题要能够可追溯;再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对村卫生室从市场上进药加强监管,经常性检查进药渠道、加价幅度及用药处方,要确保药品安全、用药适宜、正常加价。 对第五个村医队伍问题,建议对非中心卫生室的村医降低门槛(按2015年前标准或医科类中专毕业),“进门”后通过加强学习,考入专科或考取执业(助理)医师。另外,对老村医只要身体允许全面延期退休。 对第六个问题,一方面家医队伍要扩大化,民营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具备条件者均可加入家医队伍;二是废除基础包,更多签约高级包,不追求签约数量、重在履约质量,签约一个、履约一个。 健康教育要想新招,要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策略,把在职人员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并列入继续教育范畴,对在职人员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并法制化,在职人员的健康教育搞好了必然带动老人和孩子的健康教育。 对慢病患者仅随访是不够的,建议为其配备可穿戴监测器具进行远程监测,并由家庭签约医生实施主动健康管理。如高血压患者配戴安顿表,每8分钟就测一次血压,有的患者如不按时服药血压升高,家庭医生可及时掌握这一情况并劝其按时吃药。 ![]() ![]() ![]() 一是大力发展中医和健康理疗服务,切实做好医防融合。二是赋予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新职能,乡镇卫生院全部备案为养老机构及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地方政府举办的“敬老院”委托给乡镇卫生院经营开展“两院一体”,村卫生室要托管农村幸福院,在开展社区养老的基础上,以农村留守老人为重点开展村级居家养老服务,切实做好医养结合。三是乡镇卫生院大力开展康复,切实做好康养结合。将医防融合、医养结合、康养结合融为一体,大力开展医康养一体化,部分乡镇卫生院争创“医康养综合体”。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