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资讯

养老新观点: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目前存在“十大困惑”

发布时间:2022-05-31 11:22:10 阅读次数:

目前,社会各界几乎人人都看好养老服务业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但从实际情况看,社会资本(除地产和保险外)投资养老业仍大部分持币观望、踌躇不前,这说明养老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惑”称制度困境。
济南大学朱孔来教授的“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团队总结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目前存在“十大困惑”:
 

 

十大困惑

 
一方面说养老床位供给总量不足应大力发展,但实际上现有养老床位基本空置一半;
一方面说社区养老是依托,每个社区都要按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但实际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目前90%以上闲置,已利用的多数属于“用非所建”(本来是为半失能老人开展日托服务,但多数成为活力老人“打牌、下棋”的娱乐场所);
一方面说居家养老是基础应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但实际上最不重视(对居家养老的投资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很少),真正市场化开展的居家社区养老项目极少(现有“红火”项目多是政府“买单”),目前正常进行的居家养老项目多为政府搞试点(近些年政府年年开展居家养老试点,但一直没有带动起市场化的居家养老加快发展);
一方面说所有养老方式要推进医养结合全覆盖,但实际上目前除大中型养老机构基本实现医养结合外,大量的小型、微型养老机构以及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均没有实现医养结合;
一方面说养老服务业发展要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要着力打造养老服务业良好营商环境,但目前政府投资养老业最多、是养老业最大主体,且不同主体间不公平竞争,特别是许多公建民营项目、对公办养老机构不给运营补贴等情况人为“制造”不公平,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一方面说养老服务要走产业化、市场化之路,要做大做强市场主体,但实际上相当一批养老服务主体是民非机构,而民非机构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不可能做大做强;
一方面说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要以激发养老消费需求为重点,但目前几乎所有的养老政策均是针对供给方的刺激政策,有效需求不足难以引领供给,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高端和低端供给过多)也难以创造新的需求;
一方面政府对养老补贴不断增多,但养老服务价格仍居高不下且有不断提高趋势,开展市场化养老服务的老人得到的实惠并不多;
一方面政府频频出台新政策,不断加大养老投入,强力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但目前培育市场主体不够,竞争环境不优,许多养老服务主体仍然是围着“政府转”、主要面向政府做运营、想方设法“赚”政府的钱,政府投入“不经济”问题突出(特别是长护理险“家护”服务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难的问题,而且没有引领和带动起市场化的居家养老,花了不少的“冤枉”钱),市场化的养老服务整体发展缓慢;      
一方面几乎人人都说养老服务业是效益可期的朝阳产业,但目前多数经营者不盈利甚至亏损,养老业投资回收期长让许多投资者很“无奈”。

上述“十大困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养老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并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切实解决好上述“十大困惑”及其背后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必须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市场化的养老服务才有可期的未来。

扫码关注咨询
 
产品咨询:13220595230(同微信)
商务咨询:13969012678(同微信)